首页 常识 正文

留学的孩子(孩子出国留学对以后有什么影响)

[db:Intro]...

我在悉尼念大学

出来很美视野开阔

借用一篇文章:

希望你能看完

有人对我说,"你以为你出国就了不起了?"

出国的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真的,出来有段年头的我也没有觉得出国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是,出国以后,我们每个人都很了不起。如此说是因为,我们有着其他人不能体会的辛酸苦辣,也看过和经过太多气愤无奈。可是从来不愿说起,并不等于我们没有故事,恰恰相反的是我们的故事太多,已经不再为此大惊小怪,或者应该说,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想如何诉说了。

外国人

不论是自己向往,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来到国外,从到了异国他乡的第一步,我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外国人。外国人,顾名思义就是外面国家的人,一个本不属于本国的人,外面的永远和里面的有着所谓的区别。本国人口头上是很注意回避用"差别"这个词来形容这种所谓的区别,回避使用带有优劣色彩的词汇,然而这又能如何?实际生活中,赤裸露骨的差别何处不在?租房子,进学校,找工作,就连消费都包括在内。外国人这个名字,随时提醒着我们这里不是家,所以不要幻想平等,不要奢望同情,最后能帮自己的只有自己,要渐渐学会自己疼爱自己。

扭曲的心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心是被扭曲的,至少不是正常的,我们生存在一个本来不正常的环境里面。从踏入别人的国门,我们就要学着精打细算,学着兢兢业业,学着洁身自好,学着面对油盐酱醋,面对锅碗瓢盆,面对人间冷暖。摔倒了爬起来,明白了懂事了。摔多了,习惯了,坚强了,也孤僻了。大事小事都要靠自己,所以我们越来越坚强,坚强的不习惯别人的关心;时时刻刻都要保护自己,所以我们越来越自恋,自恋的忘记了还要关心别人。我们的浮躁,我们的自私,逆流而上,让我们孤僻的美丽可怜。这不是歇斯底里,一夜之间自己曾所熟悉的拥有的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和自己格格不入的世界,谁又会笑得很舒心?

天堂不在国外

国外不是天堂,即便说给出来旅游的人们,也不会相信,反而换来的将是一句不知好歹。我们不是来旅游的,我们都明白接着要在国外走过的这几个灰色春夏秋冬将要如何坚强面对,这里没有天使,也不是天堂,至少对于我们这群被称作外国人的群体来说,这里绝对不是天堂。就连我们自己在明白的时候,也已经是在国外翻打许久以后了。

时间

国外的时间流逝的很快,一天分三十六个小时来用都不够,因为我们要花太多的时间精力在一些曾经觉得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洗衣扫地,烧水做饭,缝缝补补,我们的理想不算伟大,只期望偶尔某个早上能偷偷的睡个懒觉。夜里打工回来,总会是比较兴奋的,即便是自己想要去睡觉,也睡不着。身体很累想要睡去,精神却还在折腾。于是每天上床睡觉的时候,才发现又预支了第二天好几个小时。

网络

上网侵蚀了我们每天很多时间,这仿佛听起来对于喊着没有时间的我们,很难自圆其说。那是我们仅存的一点侥幸心理在作祟,让在不经意中还渴望有人和自己一样,在地球的某个角落发送着SOS或者渴望着回音。于是我们挥霍着宝贵的睡眠时间,游荡在一个不存在的感情世界里。或许网络里面的我们,才是真实的,因为这里让我们感到安心,这里没有天堂没有地狱,没有国界。在假的世界里有着真的我们,暂时逃避开真的世界里面那个假的自己。

朋友

对于在外面的我们来说,有两群朋友,国内和国外的。每次回国,封印的记忆被打开,见到国内朋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只是随着在两个不同环境成长的我们和他们之间,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当自己满怀激情的要把经历和感受说给他们的时候,反而让朋友们感到莫名其妙,虽然每次朋友都会微笑点头,但是直觉告诉自己,他们不会懂,就像自己很难理解朋友们的许多想法一样。在国外的朋友就不同了。经历相同的事情,接触相同的时间,共同语言就会多许多,然而离的越近,摩擦面也就越大,好在虽然时不时吵到面红耳赤,几个小时以后,大家又都会回到不分你我,因为心里都明白,处一个朋友是如何宝贵的,快乐是因为两个人的快乐,悲伤是因为两个人的悲伤。蝙蝠不会和鸟儿飞翔,也不同于兽类的习性,能和它为伍的只有和自己一样的蝙蝠。

恋爱

国外的爱情,来的太快,走的更快。这里没有亲情,缺少友情,爱情的成分就自然膨胀。脆弱的人把爱情当作良药,坚强的人把爱情当作游戏。这里的爱情就像被饲养的肉食鸡一样,有了目的的成长只是一个简单的程序,几天就可以养肥一只白白胖胖的鸡,几天也可以培养一份看似亲密无间的爱情。结果,和肉食鸡干燥无味的肉质一样,催化起来的爱情也是难以下咽。

亲情

想家想父母,但是不懂得如何能确切表达。即便在国外学了许多语言,却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里面的分量,心里明白,也想说,说不出来。想家的感觉很美,就像圆月的深夜,想要沉浸在这个美丽中,却有冷风时时提醒自己,这是外国的月亮。家,对我们来说,是藏在心里最暖的一个寄托,不敢打开这个盒子,一旦打开,眼泪就会有流下来。然而,外国不需要我们的眼泪,只需要我们汗水。亲情也自然就成了一个被禁忌的话题,成了扭着心头的痛。

我们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认可。

我们在国外,努力过,成功过,相信过,期望过,欣慰过,失败过,猜疑过,伤心过,失望过,愤怒过,高兴过,糊涂过,领悟过,张扬过,虚伪过,坦诚过,兴奋过,平淡过,堕落过,发奋过,认真过,马虎过,悲哀过,同情过,怜悯过,无奈过,争取过,承受过,美丽过,丑陋过,施舍过,得到过,想念过,忘记过,珍惜过,遗失过,挣扎过,痛苦过,精明过,疯狂过,傻过,哭过,笑过,忧过,愁过,真心恨过,更真心爱过。

有血有肉的我们在国外曾经走过。

所以,我们有资格说。我们骄傲,因为我们在国外

这是同我一样在外国学习生活过的人写的,我们的感觉都一样。。我们很苦,也很幸福

家有留学海外的孩子,是一种什么体验?

就读美国高中并拿到纽约大学**学院的李同学:从小我就热爱艺术,小学四年级开始就一直是学校戏剧社的台柱子,而且还尝试写剧本,那个时候父母就经常鼓励我看戏剧原版片,六年级就立下当**导演的宏愿,而后来的高中留学也是为了大学就读纽约大学的**学院,现在在美国学习我觉得自己在圆梦道路上越来越近。

我想对留学父母说:如果是外向并对外面世界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孩子,不妨学会放手,并学会培养帮助孩子找到兴趣点。

倾听是最伟大的力量

就读于哈佛大学的张同学:事实上我是因为高一去美国游学,而那个时候美国的高中和大学深深吸引了我,我毫不犹豫决定要去美国读高中,而父母则百分百支持了我。当我真正进入美国高中,我却发现体育是必修课,英语基础不好的我,必须要摒弃不爱运动习惯,学会不懂就查字典,每天都是早起晚走,学会了网球,成了网球二队队长,磨过了学习适应期,终于高中毕业顺利进入乔治华盛顿大学、本科毕业进入波士顿大学,而现在也顺利进入哈佛学习。

对父母说:其实刚开始学习困难、生活烦恼都会和父母说,尤其是妈妈,每次吐完就感觉心情轻松多了,其实很多留学生都希望家长能继续支持,学会倾听安慰,帮助学生一起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更好的前行。

沟通频率非常重要

目前就读高中私立学校并已获得普渡大学Offer的小兰:其实按照我的经验,沟通是必要的,但是也不能太频繁,父母和孩子都要学会孤独,联系太频繁只能让孩子更会想家。

而且很多留学筒子出国后不想跟父母打电话,真正原因是初到美国总是痛多于开兴,时间非常紧,如果联系父母其实能听的出来过得好不好,这样父母会更着急担心,这样还不如自己独立面对。

对父母说:要舍得让孩子自己闯,就要更相信自己的孩子。

收起

这个我有发言权。我女儿2008年国内本科毕业去加拿大留学,从硕士到博士到如今在美国工作并结婚生子,一路走来我可是经历了提心吊胆、惊喜惊吓等等等等,反正是酸甜苦辣咸样样没落下。记得女儿走那天,我们送到北京,看着女儿进机场,我强忍着泪水,在看不到女儿的身影后泪水夺眶而出,女儿到达登机口跟同学聊天,发现有一封所谓的落地信没有带,女儿给我们打电话,我们也蒙了,不知道这是什么文件,即使有,也肯定在家里,我家离北京400多公里,我们只好赶紧往家返,跟女儿说到加拿大后,如果因此而发生入境受阻,能不能沟通一下,我们到家里找到后,给发传真过去,那时候好像还没有智能手机,网络也没有这么发达便利。但实际上,我在返回的火车上担心了一路,因为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文件,我女儿也没有印象,大概率是找不到的,我担心的是女儿无法入境可怎么办?火车上担心一路,哭了一路,我爱人虽然一直宽慰我说,没事的,没事的,但我也看得出来,他也充满了无助与无奈。旁边一个好心的旅客问我们发生了什么?他听后说,他女儿是2007年出国的,他亲自送到国外,当时就没有什么落地信,这才没那么揪心了。好在女儿入境时确实没有要什么落地信。女儿在加拿大留学时,为了方便,我将我的信用卡办了一个副卡,让她带去了,有一天的凌晨,女儿打电话,去超市买东西时钱包被盗了,现金倒没多少,但有信用卡,加拿大刷信用卡不要密码,谁拿到都能刷,女儿吓坏了,打来电话让挂失,我也紧张的够呛,赶紧打电话挂失,将办理挂失手续的银行工作人员电话叫醒,我开口先说的是“实在对不起”。还有一次,给女儿联系,怎么也联系不上,吓得我魂都没了!结果是孩子累了睡着了,手机静音。在她有男朋友之前,每次国内外往返,这一晚上我是根本无法睡觉的。当然了,做母亲的可能就是心眼小,所以才会像我一样,我老公就不会这样,最起码不像我老是一惊一乍的。女儿出国十多年了,我现在也渐渐习惯了,尤其在她结婚后,女婿家就在北京,她俩人一同往返,我就没那么担心了,现在小外孙都有了,盼着疫情过后,女儿一家三口回国看看,以前那种担心已经没有了,生活真是越来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