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验 正文

深圳铁皮房装修前景如何(扬子洲的牺牲)

[db:Intro]...

文丨 高鹏飞

南昌一环线从扬子洲穿过,扬子洲居民走英雄大桥到红谷滩CBD只需要10分钟。

贯通南北的京九线每天要从这里通过超100辆列车,一天运输的旅客数量占到全国的9%。

四面皆为赣江环绕,是南昌市名符其实的水上绿洲,州内环境佳,连续4年获“文明村镇”称号。

年代戏《一个人的课堂》在这里拍摄取景,一名工作人员说:“南昌还有这样旧的地方啊,跟二十年前一模一样”。

一幢幢摩天大楼耸立在赣江两岸,而夹在赣江两岸的扬子洲却是20年前的光景,极少会出现3层以上的楼房。

“过去到现在,扬子洲没有任何变化。”扬子洲造船厂的厂长岳建国说。

这里是扬子洲,一个盘卧在碧绿赣江上的未被开发的璞玉。

1. 十年冰封

南昌这十年发展快吗?迄今,南昌市共有三片CBD区域,而其中的红谷滩CBD包括范围就有八一大桥至赣江大桥的凤凰洲,凤凰洲离扬子洲三联村就隔了半条赣江,直线距离不过百米。

扬子洲堤内面积18.2平方公里,位于扬子洲洲头的三联村就占了3.06平方千米——相当于长沙橘子洲总面积的3倍。但令人唏嘘的是,一江之隔,赣江西侧是摩天大厦耸立的繁华都市——红谷滩CBD区,而赣江东侧是建筑、生活条件都仿佛停滞于00年代的扬子洲镇。假如倒回一环快速路——英雄大桥项目刚开工的2006年,你绝不会相信,与15年前相比,2021年的扬子洲从外表上看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南浔线北起九江,南至南昌,被长江和赣江两道天堑阻拦,就像是一道“盲肠”,无法与其他段线的铁路联通。这条建造于100多年前的铁路就这样尴尬的独立运行了50年,直到1963年才结束了这段尴尬的历史。

1963年,南昌的第二座跨江大桥从扬子洲上越过——赣江大桥通车了。南浔线从此告别了“盲肠”的历史,铁轨连上了浙赣线,实现与全国铁路的组网,而后来被人成为“南北大动脉”的京九铁路建成,更是使得通过扬子洲的赣江大桥这段路线具有重要的意义。

京九线上的赣江大桥热热闹闹,每天都有超100辆列车从这里发往祖国各地。热闹归热闹,外界的喧嚣和桥下的扬子洲却不相干。全国的旅客、南昌的市民和扬子洲镇的村民们共享这座大桥,但没有多少人会想在桥下的扬子洲镇建厂或者安家。

2006 年连同南昌一环快速路的英雄大桥项目在万众瞩目下启动了,为了配合大桥建设,南昌市决定对包括扬子洲镇在内的项目、土地、户籍实施“三冻结”。三年以后,南昌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关于加强扬子洲地区和南新乡部分地区规划建设的决议》,将整个扬子洲及南昌县南新乡一部分共 58 平方公里列入城市发展控制储备用地,10 年内严格控制开发建设。

文件的主要内容是,“在现阶段南昌市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充足的情况下,战略性控制储备,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为南昌市预留城市发展空间”,并提出扬子洲10 年内严格控制建设。

这条“禁令”成了一根“高压线”,控制储备期间,扬子洲除农村生产、生活服务和公益事业等基础设施外,不允许盖房,也不允许建厂。

600年前,在一个和风日朗的蓝天下,明朝的解缙登上滕王阁远眺阑外景色,正苦苦思索如何给“滕王阁,阁停鸽,鸽飞阁不飞“对出下联时,几叶扁舟从扬子洲畔泛过,缓缓而行。目之所及,解缙灵机一动,吟出了这个南昌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对:“扬子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2. 开发疑云

“江西二套里说你们扬子洲要通地铁啦!”

“扬子洲马上要开发啦,你们家是不是要拆迁啦!”

“听说了吗,南昌市要建三环快速路从扬子洲过。”

2019年是《关于加强扬子洲地区和南的新乡部分地区规划建设的决议》到期的时间,在官方的意义上,这意味着“十年封禁”的政策就要结束了。在热烈的讨论声中,相伴而来的是各种官方与非官方消息的流窜,隐隐约约地透露着,扬子洲原住民们苦苦等待的的开发快要来到了。

早在“十年封禁”政策还没到期的2016年,南昌东湖区政府就提出谋划扬子洲地区开发建设顶层设计,协调编制了《扬子洲地区概念规划》,这是可考的最详尽的一部官方规划方案。

2016年9月28日,在前湖迎宾馆召开的南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公布了对扬子洲的新一轮规划:为确保扬子洲土地“解冻”、建设“开闸”之时具备一个较为成熟的开发条件,东湖区将在不出让土地前提下,适时启动“三大工程”:基础设施工程、生态建设工程、农民安置工程。

关于未来的前景,官方对标的是“哈尔滨的太阳岛、长沙的橘子洲、厦门的鼓浪屿”,即打造一个“生态优先、产城融合、文化内涵、智慧活力”新城。既要打造一个高档住宅区,又要是一个旅游区。但直到如今,“三大工程”一个都没有出现。

4月23日,记者在扬子洲三联村菜地里向当地居民了解扬子洲规划开发的最新情况。农民张大伯说:“江西二套上面老早就开始讲扬子洲要通地铁,到现在连个鬼都没看见。”

在关于南昌城建的论坛上曾有网友说,“南昌市政府是守着金元宝,就是不开发”。三联村菜地地长宋叔叔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金元宝是金元宝,有人看重就是金元宝,没有看重就是烂草一堆。”

扬子洲镇政府宣传部主任章斌告诉我们,扬子洲的开发规划上级有关部门正在讨论。对于外界猜测的通地铁、建科技岛、承建博物馆等说法,章斌主任说:“这个上级政府还没有确定,所以咱们也不好去宣传,我们也不方便去表达什么看法。”

所有人都知道扬子洲的开发是早晚的事,但是这件板上钉钉的事却像个紧箍咒一样,紧紧地束缚住了扬子洲的活力。

3. 蔬菜基地末路

离开三联村,沿着扬子洲路一路往南走,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变得越来越少了,长满了杂草的荒地和菜地相间分布着。从荒地上纵横交错的田垄上和间杂在杂草中的一丛丛黄色的油菜花上能够看出来,曾经在这块荒地上也和旁边的那块菜地一样生长着同样的蔬菜。

宋村是扬子洲三联村的一个自然村,宋大伯和菜地地长宋叔叔是宋村里地地道道的农民。

“咱们这边抛荒的情况怎么样?”

“哎呀,相当难看啊!”宋大伯指着自己的蔬菜大棚说,“就是在我这(宋村)好看一点,如果是到别的地方去,全是脏兮兮的,都是草啊、树啊,都是杂树。”

“也就我们三联村能看到这些大棚,其他地方你看能不能看得到吧?”宋大伯说。

发源于鄱阳湖的赣江从南昌流淌了几万年,形成了扬子洲这一块土壤肥沃的冲积平原。历史上的它曾被称为“南昌市的菜篮子”,也曾经因为蔬菜而在中部省份赫赫有名。

早在80年代,扬子洲因为在江西省较早引入小拱棚种植技术,生产出的空心菜和辣椒艳绝华南,远销中部各省。“九几年的时候,我们的空心菜和辣椒远销长沙,湖北都到我们这来要辣椒。”宋叔叔说。

20世纪90年代,扬子洲的蔬菜种植进入“全盛”时期,面积一直保持在万亩左右,为南昌市源源不断地输送大量的蔬菜。

南昌市在2015年的农业产业布局中提出了加快推进扬子洲等地区蔬菜种植基地转移工作,2017年,正式投产的五星垦殖场万亩蔬菜基地,开始从扬子洲手上接棒南昌“菜篮子”。

近10年来,受人口增长、村民外出打工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扬子洲的人均菜地面积在缩小,蔬菜供应量在逐渐下滑。到2016年,扬子洲的蔬菜种植面积已经下降至7000余亩。

为了提高蔬菜产量,扬子洲和其他地区的农村一样,使用了大量化肥农药。直到近些年人们才意识到农药化肥给扬子洲这座江心岛和赣江带来的伤害,从而开始限制农药化肥的使用。

扬子洲因为其三面环江,再加上地形长而窄,不能够像其他农村地区一样发展出复杂的生态系统,其生态恢复能力要脆弱得多。化肥农药带给其土壤的伤害要来得迅猛得多。加之扬子洲的大部分区域都属于赣江二级饮用水保护区,农药化肥的使用都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农民受到的直接影响就是蔬菜质量和产量的双降低。收入降低了,“种地不如去打工”,生产的积极性也自然就降低了。

由于扬子洲三面环水,湿地特别多,整齐划一的菜地上经常有着一小块一小块的池塘,像补丁一样,东一块西一块,占去了大量面积。池塘、田垄、小路之间自然而然形成了一道又一道的空隙。“一亩地实际能利用的就只有6分“,菜地地长宋叔叔说。

扬子洲蔬菜基地走向末路的原因有很多,但真正扼住了扬子洲蔬菜产业的原因,还是那个“十年封禁”的紧箍咒。

当各地农村都开始进行集约化管理,由集体大规模种植、机械化作业的时候,地处南昌市中心位置的扬子洲依旧是家家户户守着各自的1亩3分5的土地,用最传统的方法种植蔬菜。

扬子洲虽然一直没有开发,但是每个人都知道,扬子洲是一定会开发的。开发意味着重建,需要进行现代化种植的土地那么多,谁会愿意在一个不久以后就要被拆掉的地方投入设备呢?田垄、小路和小池塘都可以被改造,但是谁又愿意改造以后只能够收到几年的耕作效益呢?

企业不愿意承担风险承包土地,农民也不愿意购买器械、重搭大棚,没有人愿意在这块注定要开发的土地上做出“无谓”的投资,宋村那些进行大棚种植的农民已经是这块土地最虔诚的儿女了。

4. 搁浅的产业

岳建国是扬子船厂的厂长,船厂的位置刚好就位于赣江大桥的下面。2020年,他最大的生意来源就是切割捕渔船,因为鄱阳湖、长江流域十年禁止捕鱼的政策从2021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从此扬子洲畔千帆过,不见一艘捕渔船。

扬子洲北通鄱阳湖连接长江,又位于赣江的上游,曾是南昌市重要的航运枢纽,“(航运)巅峰时期的扬子洲光码头就30多个”,一名货运船船长说。

一个码头平均80名员工,码头——这个航运产业的基础服务业就消化了2400个就业,而过往的货运船、捕鱼船、采沙船更是不计其数,但是这些给扬子洲带来巨大经济产值的码头却又被称为“伤疤”。2015年扬子洲一共建设有21个码头,根据南昌市环保建设厅的环境影响评测数据显示,21家码头没有一家通过了环评审批,全都是重度污染建设项目。

扬子洲上的码头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运输铁矿粉、煤灰等散货为主,由于基础设施差、配套不健全,码头上污水横流、尘土飞扬。“每次有大车开过来就是好大的灰”,在三联村经营一家药店的陶菊妹说。航运产业为扬子洲贡献了巨大的经济产值,但也给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困扰。赣江大桥下的路修了又修,那些坑坑洼洼见证了这座小岛对航运的不堪重负。

如今在地图上仍能看到扬子洲上还剩下建材码头、联民赣江码头、南扬码头、联民联运码头这四个码头,但是据扬子船厂的厂长岳建国说,“都拆掉了,现在扬子洲一个码头都没有了”。

2019年,南昌市委第一巡查组的到来给这些非法运营的码头下了死刑判决书,南昌市交通管理运输局开展了全市非法码头整治转向攻坚行动,到了9月底,扬子洲已经一座码头都没有了。

至此,蔬菜、船运,扬子洲的两大支柱产业都已经走向了末路了。他们的死刑期都是,2019。

5. 楼高十米,困在原地

“以前是没钱盖房,现在是有钱了不让盖。”陶菊妹说道。

2006年10月,英雄大桥正式开工建设,这座双向八车道的高架桥成了连接昌南昌北的一条快速通道。英雄大桥盘卧在扬子洲上面,因此而征迁的村民被分别安置到了三个楼房小区,也是至今为止唯三的三个楼房小区。扬子洲其他的基本都是2层楼不到十米的小平房,只有极少数的幸运儿才拥有3层以上的楼房。

从2009年,扬子洲被列入城市发展控制储备用地以来,扬子洲上的房屋拆建一直保持着高压的态势,严格控制开发建设。10控制储备期间,扬子洲除农村生产、生活服务和公益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外,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作为建设用地。而彼时的深圳却正为岗厦村爆发的新一轮“抢建潮”而头疼不已。

在中国城市化建设当中从不缺少这样的例子:哪里传来拆迁风声,哪里就有抢建风潮。2007年,深圳市决定对最大的城中村——岗厦村进行旧房改造时,岗厦村内出现了大量抢建私房的行为,因为每加盖一层,就能获得更多的拆迁补偿款,而这也意味着政府在对这一块区域进行重新开发时,将要投入更多的财政支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南昌决定对扬子洲列入城市发展控制储备用地时,对房屋的违章搭建的高压严打态势也随之而来。居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允许新建房屋,也不允许擅自加盖,甚至连对自家房屋的装修美化也需要申请,得到村委会的同意后才可以进行。

蓝色的铁皮屋顶和土黄色的房屋外墙是扬子洲的“风景线”。

既不能加盖房屋,又不能另盖新房,而扬子洲的人口又在涨,两层的房屋不再能够满足居民的需要,加盖一层铁皮房就成了大部分人的选择——而这在大部分农村和城市都是被禁止的。

尽管生活条件改善了,但除了镇上的房屋明显的进行过美化以外,大部分都仍然是灰砖黄泥——没有多少人愿意花费人力物力去给一个不久以后就要被拆迁的房屋做装修。在三联村还有多处楼房在两层之上还有一层未完工的、明显被破坏过的房屋,那正是由于违章搭建而被强制拆除的。

6. 光明的未来

南昌的发展有多快?看看扬子洲和对岸的红谷滩差距有多大吧。2001年南昌市政府刚搬到红谷滩时,那还是一片滩涂、一片空地。20年后,红谷滩已成为CBD金融区。夜幕降临夜幕降临,站在八一大桥向北望去,那里是一江两岸最璀璨的明珠;而当你把目光投向脚下的扬子洲,那片没有倒影、泛不起涟漪的土地上时,你又怎会想到,这两个地方20年前还都只是一片村落和一片滩涂。

扬子洲没有发展,但是周边的城市都已经发展起来了。“扬子洲的老百姓是吃了亏的,是做了贡献的”,章斌说道,

“这几十年来,国家发展了,经济也上去了,个别地方像我们扬子洲虽然落后了,但是我们也认了,就是希望在开发的时候分给我们一点点红利,我们也心满意足了,也不拖国家后腿。”在菜地里,地长宋叔叔身子斜倚着锄头说道。

“十年封禁”政策在各方面都限制住了扬子洲的发展,但是这个城市总归是在飞速发展的,扬子洲不是不开发,只是留待以后的需要再进行开发。

“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扬子洲菜地里的宋叔叔不知道这句话,但是他说:

“虽然我们各方面都受到了限制,但要是真的开发要来了,只要政府给我们一点点红利,扬子洲的老百姓都是认可的”。

2021年3月,南昌市东湖区发布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再次提到了“规划建设扬子洲”:扬子洲地区是推进东湖区南北均衡发展的重点,要坚持“兼田园之美、具城市之利”的理念规划建设“美丽扬子洲”,积极探索扬子洲地区新型产城融合发展道路。

其中还提到了:争取地铁4号线北延并在扬子洲地区设置轨道站点、二七过江隧道在扬子洲地区预留节点......

和以前的文件一样,依旧描绘了一个前景美好的扬子洲,但这一规划上仍旧没有明确表示扬子洲具体开发的时间以及具体项目,我们依旧无法得知扬子洲的“蛰伏期”长短,也不能预料扬子洲的未来方向和模样。但我们能知道的、期盼的是:在赣江翻涌的碧波之上,扬子洲这块璞玉一定能成为一江两岸的另外一颗明珠;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洪流当中,全体人民都将共享发展的红利。